(圖片來源:博客來)
今天在國圖等期刊時看的新書,電影是由阿部寬和夏川結衣搭檔演出。回家google之下,不知道是電影和書呈現的面向不同嗎?我在看胡天蘭的影評時,竟覺得我們所看的不是同樣的故事。或許電影的拍攝手法讓人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這邊就說說文字版的感想吧。
首先想誇的是選角,而且這樣大剌剌放上劇照一樣不討我喜,但這幀照片卻明顯地帶出人物個性。阿部寬飾演的陰鬱次男,臉上緊繃不笑的緊張感合乎劇情人物性格。
故事由次男帶著新婚妻子回老家開始,在電車上因為要不要過夜而苦思的良多,帶出了回家不是開心,而是令人焦慮的事情。他既擔心著新婚妻子有過一次婚姻(還帶了小孩)而讓母親不快,也擔心著自己目前失業的事實讓父親知道。而姊姊也因為想搬回家,欲拉攏他作說客,更何況,這次大家聚在一起,本就不是件開心的事-是為了大哥的忌日而聚首。也因為這些原因,文字中透露出灰暗、不安的情緒;但在時空跳回現在(行文是時序跳動的,是現在的良多在回憶第一次帶老婆小孩回老家之事),卻又是良多感到後悔的時刻。
家人之間的覊絆本就是理不斷剪還亂的矛盾關係,再親密的親子,也會有看不慣彼此的情結。應該說,正因為親密,反而更容易有衝突。次男(也是么子)心中父母對於自己及兄姊之間看法的竸爭與矛盾,是良多的心結。這個結在哥哥意外去世後,顯得更加難解:自己以前的房間已成為家中倉庫(相信很多不住家裡的人的房間也是這樣),但哥哥的房間卻保持著過往的樣子…
在哥哥所救的溺水少年來前來祭拜時,看不下去父母對他的諷刺言語,而大聲反駁的良多,所說的彷彿是自己的心聲:為什麼要把哥哥美化到這樣的程度? 他也可能沒當成醫生、可能離婚…!
而在他的回憶中,這次回老家是最後一次大家聚在一起。沒兩年後,父親先走,母親也相繼而去。不善言辭的父親,說話有時候刻薄的母親,都是自己的雙親,對他們的不諒解可能來自於被忽略感吧。渴求的親情不一定是以我們想要的方式出現,而是另種令人感到困擾、不安的。
如同seba所言:血緣是暴力的。最終最終,都只是希望父母看到我們,用我們想要的方式,愛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