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關鍵字:禮物 = gift = present = プレゼント
賣弄一下快忘記的日文。
十二月有聖誕節,不可免俗地和姊妹玩了一下交換禮物的遊戲。最後抽到了無印的六角筆一組(忘了拍它)。林送了一瓶香水,是約會香的Pure Poision。蔆霠送了偽裝成兔子的小白貓一隻,雖然聽說這是我的生日禮物。K送了癒療系首選的羊駝娃娃,不過是大size的。收到了幾個朋友的明信片,好像最近電子賀卡又退流行了,明信片小小一張,心意滿滿。
謝謝大家,祝大家Happy New Year :)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Book】冷而殘酷的《告白》
(圖片來源:博客來)
這本書我是在書店看完的,那時候封面還沒有改版,也還不知道這本書會被改編成電影(電影同樣好看,雖有改編,但導演是我喜歡的人),只知道它是2009年日本書店大賞第一名。看了一次,被震攝到,又反覆讀了幾次。
這本書可以說是由三個故事串起來的,都是親子之間的事:為了重獲母親注意的少年A、被母親寵溺過頭的少年B、以及失去愛女的森口老師。有人說過「血緣是最暴力的關係」,這本書中對於「親情」也做了不同方面的演繹,只是方向是「非自願地失去」。
老師無力阻止愛美的死,少年A無力捥留離家的母親,少年B則是無法跳出母親長期成就他虛而不實的成就感與自尊心。另一個告白者美月,則像是補足了這個班上(或許也可以說是少年A)中心的愧咎,即使她對於死亡也是有著盲目地崇拜,但她仍是個細心觀察的班長,呈現出另一個角度的視點及說法。
就聽故事而言,這是一個不甚愉快的故事。日本的少年法被人詬病已久,對青少年的寬容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對被害者的凌辱,以及成為「即使…也不會怎樣」的青少年犯罪催化劑。森口老師的報復行動,相當程度上反應出了「冤有頭倩有主」的心理,她不要少年A被少年法輕罰,她主張重棒使他「頓悟」。無論故事的結局是照小說走,或是照電影走,我想都是威力強大的震撼教育。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ひとり】跆拳道事件後…
我不是個對體育賽事熱中的人。
在楊淑君被判失格,過了好一段日子。似乎群眾的情緒也冷靜了下來,或者只是新聞媒體失去了關注的焦點。
重申,我不是對體育賽事熱中的人。這個不是什麼缺點,但很神奇的,卻也有讓我被冠上「不愛國」的批評。
那是王建民在洋基隊大放異彩的時候。只是因為一句:「我不怎麼看棒球,對王建民沒興趣。」便足以讓當時一起聊天的男同學說我不愛國,不是開玩笑地說,而是有著怒意。
楊淑君被判失格之時,我的FB和plurk上湧起一片幹聲和怒意,大多數的人以「韓狗」代替那位韓籍教練,我想他們不知道(或當下所忽略)的是,這樣的詞語侮辱的是所有的韓國人。看了〈曾經-韓國混血兒的心境〉一文,更是讓我覺得台灣人當中不理性的族群,對旁人是有多大的傷害。
或許台灣人對於體育賽事的熱中超乎我的想像。在事件發生後,我不聞不問的態度似乎也是個異類。朋友當中還只是私下罵罵的,在PTT的韓國明星各個版,不理性的推文、發言隨處可見,都是用「不愛國」的大帽子往下扣,開始亂槍掃射。
摸摸良心吧。愛國?不要說其他事情了,請這些人唱國歌都不見得敢唱得出聲,然後指責別人不愛國?真是一大笑話。只是體育狂熱份子,不要把自己崇高偉大了。說韓國人醜陋時,請想想世界上就少得了醜陋的台灣人嗎?
新聞過了,這些人都持續關心嗎?還是罵完發洩完就算了?逞一時之快,會對別人造成多大的傷害。說真的,我直到現在還是不愛王建民,一部份原因是他讓我被冠上「不愛國」之名。
王建民何其無辜?那些被流彈所及的人又何其無辜?
在楊淑君被判失格,過了好一段日子。似乎群眾的情緒也冷靜了下來,或者只是新聞媒體失去了關注的焦點。
重申,我不是對體育賽事熱中的人。這個不是什麼缺點,但很神奇的,卻也有讓我被冠上「不愛國」的批評。
那是王建民在洋基隊大放異彩的時候。只是因為一句:「我不怎麼看棒球,對王建民沒興趣。」便足以讓當時一起聊天的男同學說我不愛國,不是開玩笑地說,而是有著怒意。
楊淑君被判失格之時,我的FB和plurk上湧起一片幹聲和怒意,大多數的人以「韓狗」代替那位韓籍教練,我想他們不知道(或當下所忽略)的是,這樣的詞語侮辱的是所有的韓國人。看了〈曾經-韓國混血兒的心境〉一文,更是讓我覺得台灣人當中不理性的族群,對旁人是有多大的傷害。
或許台灣人對於體育賽事的熱中超乎我的想像。在事件發生後,我不聞不問的態度似乎也是個異類。朋友當中還只是私下罵罵的,在PTT的韓國明星各個版,不理性的推文、發言隨處可見,都是用「不愛國」的大帽子往下扣,開始亂槍掃射。
摸摸良心吧。愛國?不要說其他事情了,請這些人唱國歌都不見得敢唱得出聲,然後指責別人不愛國?真是一大笑話。只是體育狂熱份子,不要把自己崇高偉大了。說韓國人醜陋時,請想想世界上就少得了醜陋的台灣人嗎?
新聞過了,這些人都持續關心嗎?還是罵完發洩完就算了?逞一時之快,會對別人造成多大的傷害。說真的,我直到現在還是不愛王建民,一部份原因是他讓我被冠上「不愛國」之名。
王建民何其無辜?那些被流彈所及的人又何其無辜?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Book】就是這麼有了,《桃子有喜》
(圖片來源:博客來)
「櫻桃小丸子」這部卡通陪伴了我好多年,現在有時候看電視轉到還是會停下來看。現實中的櫻桃子似乎就如同卡通裡的小丸子一像脫線,但她的散文卻也反應了她的生活點滴。
這本「桃子有喜」所說的就是她懷孕到生產的經過。包括計劃受孕時瞎掰的基礎體溫表、或是受荷爾蒙影響而有的心情不好,因懷孕造成的便秘等等,真實反應出「懷孕」對她所造成的不便。雖然在常識裡,大家都會說「有了小孩就會有母愛了」,或是「想到小孩那些不適都可以忘記」之類的母愛很好的言詞,但實際上懷孕對於媽媽的影響不光是要多吃多睡,而是整個身體都會產生大變化的一件事情。
這本書出版於1998年,相對於衛教成分較重的懷孕須知一類的書籍,這本書中所分享的便如同我們在PTT媽寶版上所見到的話家常文章。個人的經驗分享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參考,如同櫻桃子在書中提到,她的害喜症狀不是生理上的不適,而是心理上的憂鬱;對沒有同樣經歷的櫻媽媽,她沒有孕吐這些就已經是很幸福了,反而無法認真看待她的心理害喜症狀。只能說害喜症狀人人不同,也只有當事者才知道了。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Nail】UNT GD040 倫敦公寓
這是一隻我沒有愛的顏色…
「倫敦公寓」其實就是磚紅色,兩層的顏色飽和,也很顯白。但就是不適合我。
我原本對它的預期是蕃茄紅,後來看分享文覺得也還ok嘛,但我發現我的功力不好,沒辦法「輕擦」兩層(我的兩層是對方的三層了),呈現出來就是成熟的顏色,和我這個穿T-shirt出門的人不合tone啊!!
它真的不是個地雷色,是我襯不起來 Orz
自然光,晴天,兩層
「倫敦公寓」其實就是磚紅色,兩層的顏色飽和,也很顯白。但就是不適合我。
我原本對它的預期是蕃茄紅,後來看分享文覺得也還ok嘛,但我發現我的功力不好,沒辦法「輕擦」兩層(我的兩層是對方的三層了),呈現出來就是成熟的顏色,和我這個穿T-shirt出門的人不合tone啊!!
它真的不是個地雷色,是我襯不起來 Orz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Book】青春、熱血、《轉瞬為風》
(圖片來源:博客來)
這本不是新書,是2007年日本書店大獎第一名。頗厚,像是個紙做的磚頭。但內容絕對不無聊。「青春熱血」,是看完之後的第一個想法。故事以參加田徑社的神谷新二為第一人稱主述,在高中三年內,他由足球社轉而參加田徑社,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好友一之瀨連相互抵礪、競爭的過程,更讓人有青春無敵的感慨。
書中兩名主角-新二和連都是擅長短跑的選手,而「短距離選手都是天生的」,但天賦並非閃閃發光、打磨好的鑽石,讓人一眼可見,而是原石,不經琢磨,則像是玻璃一般不起眼。書中便是以不斷地練習做為砥礪的方式,透過不停練習、跑、比賽,讓每一個訓練的結果獲得價值。
放大來看,書中不少文字,所說的不只是運動一項,根本就是人生中我們會遇到的迷惘:「不要只顧著和別人比較。田徑比賽的結果就是數字,很容易比較;但一個選手的潛力並非只憑眼前的成績就能判定。」…
請讓我貼上個標籤:精神委靡時的最佳讀物。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ひとり】不問,不代表不關心
這算是政治文?不過確實是和時事有一點相關。
連勝文的槍擊事件沸沸揚揚,今天和同事吃中餐的時候,看著大悶鍋聊到了這件事。同事說她覺得媒體很大小眼,只顧著連勝文的後續,不去報導流彈所致死的黃運聖。
老實說,我寧可相信這是台灣媒體幾乎不可能的良心發現。
逝者難追。說不好聽一點,「死亡」兩個字代表著一個不可能被推翻的狀態,是個事實,沒有炒作的空間。另一方面,想到媒體問題的白目,無疑是對家屬的二次傷害。光是想到「你對你弟弟的死有什麼想法?」「有沒有很難過?」「會不會覺得是國民黨/民進黨的陰謀所致?」「你還會不會支持國民黨?」…之類的問題,我寧可相信,這樣「不問」的情況,對於家屬是更好的情況,讓他們有空間去準備事情。
有時候,過於「好問」並不是一種關心,而是人喜愛八卦的表現。這裡刺探那裡打聽,不外乎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但用「關心」的名義包裝了起來。彷彿對方有義務回答,得不到回應,便惱怒地扔下一句「我是關心你耶」,拂袖而去,得不到滿足的好奇心可能轉變為黑暗的冷嘲熱諷及等著看好戲的心態,然後擺出一副自己早已預料到的姿態。
不問,不代表不關心。關心可以只是默默地陪伴,讓對方在有需要的時候找到人,有一個傾訴的管道。冷漠地拉開距離,是因為尊重對方「不說」和保有自己空間的權利。關心,請不要讓它變成探究別人隱私的手段,這世上沒有什麼是可以這樣無限上綱的。
連勝文的槍擊事件沸沸揚揚,今天和同事吃中餐的時候,看著大悶鍋聊到了這件事。同事說她覺得媒體很大小眼,只顧著連勝文的後續,不去報導流彈所致死的黃運聖。
老實說,我寧可相信這是台灣媒體幾乎不可能的良心發現。
逝者難追。說不好聽一點,「死亡」兩個字代表著一個不可能被推翻的狀態,是個事實,沒有炒作的空間。另一方面,想到媒體問題的白目,無疑是對家屬的二次傷害。光是想到「你對你弟弟的死有什麼想法?」「有沒有很難過?」「會不會覺得是國民黨/民進黨的陰謀所致?」「你還會不會支持國民黨?」…之類的問題,我寧可相信,這樣「不問」的情況,對於家屬是更好的情況,讓他們有空間去準備事情。
有時候,過於「好問」並不是一種關心,而是人喜愛八卦的表現。這裡刺探那裡打聽,不外乎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但用「關心」的名義包裝了起來。彷彿對方有義務回答,得不到回應,便惱怒地扔下一句「我是關心你耶」,拂袖而去,得不到滿足的好奇心可能轉變為黑暗的冷嘲熱諷及等著看好戲的心態,然後擺出一副自己早已預料到的姿態。
不問,不代表不關心。關心可以只是默默地陪伴,讓對方在有需要的時候找到人,有一個傾訴的管道。冷漠地拉開距離,是因為尊重對方「不說」和保有自己空間的權利。關心,請不要讓它變成探究別人隱私的手段,這世上沒有什麼是可以這樣無限上綱的。
訂閱:
文章 (Atom)